新华报业·中国江苏网讯 盛夏,绿地世纪城北区启航社公寓楼200平方米的休闲大厅里,老人们正围坐在崭新的棋牌桌前谈笑风生;曾经的卫生死角变身便民充电站,绿意盎然的景观带与整齐划一的充电桩相映生辉……把居民的“急难愁盼”当作履职的“风向标”,社区里的这些点滴变化,凝聚着徐州市云龙区人大代表段玉珍用脚步丈量民情,用实干破解难题,扎根基层、帮群众纾困解忧的履职担当。
听民声解民忧,让“露天牌局”变身“适老宝地”
绿地世纪城五期的四栋启航社公寓楼里,老年群体占比约35%,以往,他们群体活动空间匮乏,休闲娱乐难,特别是夏、冬两季和雨雪天气,室外活动场所无法使用,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“老有所乐”幸福愿景的实现。

对此,段玉珍看在眼里、急在心里,如何让社区这部分老年群体更有“获得感”,有效满足他们多样化、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呢?她将视线瞄准了启航楼公寓一楼大厅,大厅占地总面积约200平方米,自公寓建成后一直闲置未使用,空间大、使用便捷、宽敞舒适,大厅正适合被打造成一块适老“宝地”。为更好更快地让老年群体“进驻”使用,段玉珍迅速行动起来,启动实施“空间再生计划”,牵头组建社区、物业、居民代表三方协商平台,历时2个月监督完成启航公寓大厅改造提升:安装智能监控系统,引入组合4组沙发、3台饮水机和6套棋牌桌等适老化家具,打造四季常绿的绿植景观带,让大厅从“杂乱陈旧”到“整洁温馨”,积极动员居民民主协商,建立“阳光值日生”轮值制度,确保设施维护、卫生保洁常态化。走进如今的启航公寓大厅,智能监控屏幕实时跳动着画面,几组沙发围合成温馨的休憩角,饮水机旁绿植郁郁葱葱,清晨有老人在这里练太极、聊家常,午后有牌友围坐切磋技艺,傍晚有邻里分享美食趣事。段玉珍每次来巡查,总能被这样的温暖场景打动:“人大代表就是要把群众的‘小事’当作‘大事’,用实干让每一份期盼都落地生根,让养老服务的阳光照亮社区的每个角落。”
聚合力破顽疾,让“卫生死角”蝶变“充电驿站”
绿地世纪城小区北区居住人口密集,现有的电动车充电桩难以满足居民的日常使用需求,在充电使用高峰时期,更常出现“一口难求”的情况。今年初,段玉珍在“代表联络站”接待选民时,有群众反映,绿地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北侧的密闭绿化带,恰与墙体之间形成一片“卫生死角”,里面常被周边住户堆积塑料袋、旧家具等杂物,难以清理且气味难闻。“群众的呼声就是履职的信号。”作为人大代表,段玉珍把居民的意见建议认真记录了下来。通过一周时间的蹲点、走访、调研,收集到“绿化带修剪难”“杂物乱堆”“电动车充电难”等问题建议12条。她发现,绿化带顽疾不仅影响环境,更与居民“充电难”的痛点交织,“既要治环境,更要解民需,得把这处空间盘活!”段玉珍打定主意。

“治理不能单打独斗,得让大家都参与进来。”段玉珍以人大代表身份牵头召开“社区微更新”工程议事会,邀请物业负责人、党员、群众代表围坐一堂。“绿化带要修剪到什么程度?充电桩的充电口数量如何设置?”她带着调研收集的问题清单,引导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出主意,经过集中讨论,最终形成绿化修剪、杂物清理、充电桩建设的综合改造方案:修剪绿化带,彻底清理枯枝杂物,平整地面,腾出空间建设充电桩,搭盖防雨棚,确保充电安全。作为方案落地实施的“监督员”,段玉珍每天到现场查看进度,对修剪进度、杂物清运、设备安装等环节逐一把关。经过3个月的攻坚,曾经的“卫生死角”迎来华丽转身:平整后的地面干净整洁,数个智能便民充电桩整齐排列,扫码充电、自动断电的功能让居民用得安心。“卫生顽疾”变为“便民一角”,段玉珍用实实在在的履职行动,让基层人大代表的担当在环境治理的细节里闪光。
守底线护平安,让“提心吊胆”转为“安居乐业”
消防安全重于泰山,绿地世纪城北区上房已16年有余,小区内楼栋林立,绿植葱郁。随着时间推移,消防栓、灭火器等设施因日常使用损耗或维护不足,可能出现损坏或失效问题,一旦发生紧急情况,将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

面对这一情况,段玉珍牵头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组建“消防安全专项排查”队伍,排查出多处消防隐患点,例如消防控制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故障、室内消防栓水压不足、消防通道不畅等。为让改造更合民心,段玉珍先后召集居民座谈6次,充分倾听小区居民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并认真做好记录,同时聘请10名居民代表,一起从项目的勘探、设计、招标、公示、施工全过程参与跟踪监督和协调推进,力保项目进展顺利、阳光透明。目前小区内消防管网全部畅通,消防栓蓄压满水,消防控制室实现时时联动,让居民从“提心吊胆”变成了“安心放心”“居住顺心”。
从“小需求”到“大民生”,从“民生痛点”到“幸福支点”,段玉珍用脚步走遍社区的每一个角落,用真心倾听每一位居民的呼声,用实干践行着人大代表的庄严承诺。正如她常说的:“人大代表不是头衔,是沉甸甸的责任,要让群众在每一件实事中感受到‘人民代表为人民’的温度。”她的履职脚步,正是基层人大工作的生动实践。(耿政 许晓明)